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白城:党建领航推动脱贫攻坚
时间:2018-06-26 09:08:00 来源: 字体大小:

  白城市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将加强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第一书记的驻村帮扶作用,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各项任务落实。

  大宣讲:贫困群众成为扶贫政策的“明白人”

  辅导脱贫政策。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为参与宣讲的包保部门(单位)党员干部和村干部讲党课,围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的政策举措,把握好宣讲政策的精髓,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开展入户宣讲。包保部门(单位)抽调精干党员干部成立宣讲组,每组2人至3人,深入农户家中宣讲,做到脱贫攻坚政策、村民普惠政策、共建共享理念、脱贫致富励志故事、文明新风和环境整治要求“五个必讲”,引导农户对脱贫攻坚政策认同,特别是消除非贫困户与己无关和攀比心理。找准存在问题。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梳理汇总农户反映的问题,向包保部门(单位)请示汇报。同时,将农户反映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书记和第一书记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村干部涉黑涉恶等问题,以及发现的村部面积不达标,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乡镇干部被上级机关借调问题报组织部门。发现先进典型。选树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党员、扶贫干部等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查找带头脱贫攻坚方面存在的差距,引导带动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决战贫困、同步小康。

  明晰职责:各级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责任人”

  领导靠前指挥。包保部门(单位)深入研究包保村退出存在的问题。脱贫攻坚期间,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亲自研究,帮助农户排忧解难,以帮扶实效赢得群众认可。深化结对帮扶。包保部门(单位)针对大宣讲中农户反映的具体问题,以党支部为单位,组成若干帮扶小组,每个小组联系的问题农户不超过5户,制定帮扶方案,跟踪服务到底。引导农户推进移风易俗,帮助开展卫生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切实解决问题。能就地解决的绝不拖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疏导,诉求不合理的说服教育,难以解决的要请示汇报。对上报的困难和问题,包保部门(单位)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会同乡村党组织研究解决,并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和最终结果清单,确保农户反映问题和脱贫攻坚难题有力解决。

  强化力量:党员干部成为脱贫攻坚的“引路人”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选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能人型”“致富型”“示范型”优秀人才,强化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深入落实防止村干部发生违纪违法问题10项措施,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把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离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选进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推动广大党员在脱贫一线践行“四个合格”。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清退市县直部门借调的乡镇干部,拓宽干部选拔渠道,注重选拔本地成长的优秀乡镇干部,保持贫困县乡党政正职相对稳定,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对表现特别优秀、实绩特别突出的,可提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但仍要在原任职岗位工作。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落实生活补助、工作日志和不称职召回等制度,开展“e支部—指尖扶贫”“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在报刊媒体的重点版面、重要时段和重要位置,开设第一书记宣传专栏。大胆提拔重用第一书记,凡圆满完成脱贫摘帽任务且考核优秀的,在职数限额内,符合条件的优先考虑。

  健全机制:各级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把关人”

  认真落实帮扶责任。包保部门(单位)在推动落实包保村脱贫攻坚任务时,同步推动农村党建工作,每月至少听取1次情况汇报,每季度召开1次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和落实包保帮扶工作,主要领导每半年、分管领导每季度至少到包保村驻村1次。落实“三个捆绑”要求,开展结亲式互助式包保。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包保部门(单位)把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抓好脱贫任务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回头看”“回头帮”,落实好后续扶持政策。帮助提高凝聚群众能力。包保部门(单位)在开展包保帮扶的同时,还要重点帮助包保村健全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完善服务制度,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屯环境管护队,开展认领微心愿等活动,帮助建立常态志愿服务机制,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抓好村部的管理和使用,并指导融入更多党的元素,让党员群众接受红色熏陶,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为确保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白城市要求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市直部门(单位)党组(党委)实行工作月报制度,并组织对各地各部门党组(党委)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百分制考评,对重视不够、作风不扎实、成效不明显的进行组织调整和问责。